笔趣阁 > 历史小说 > 回到唐朝当炼师 > 25,雷公炮炙
    一个为了理想而敢于放弃利益的人,一个宁愿自己清贫而不愿骗人的人!太崇高了,太伟大了!

    李玄甚至在想,这黄药师,是不是也是穿越过来的?

    “当年孙思邈作《大医精诚论》,尝言人命至大至贵,医者须有父母之心。然为医者光有那父母慈爱之心,而无医病救人之术,也是白搭。我自以为心中疑问越来越多,便不能以其昏昏,而轻言治人之术。但我虽不为医,却有庸医横行,此事想来便愤懑无比。无可奈何之下,便做了药师。遇见那药性不分,无轻无重的方子,便统统打了回去。以我一人之力,救得一人是一人,即便能使一人少受庸医之害,便也值了。”

    看来这药师确实当得不易。贫贱不能移,威武不能屈,富贵不能淫!大哥,我顶你!李玄心中暗下决心。

    黄药师又道:“等到我成了药师,方知这制药却是一门大学问。古人传下《神农本草经》只三百六十五味药,分上中下三品。其中是以单方为主,以某药治某病,虽不是十分准确,但舍此别无他法。后世所增之药,却是杂乱无序,更可笑的是,一些荒诞不经之药,也进入本草,尤其可恶,亦复可恨。”

    “那些都是什么药呢?”李玄知道中医里荒诞的东西实在不少,像鲁迅所说的药引,原配蟋蟀一对,还有用破鼓皮丸来治疗鼓胀,也就是水肿,那个“妙方”显然也是来自“医者意也”,因为鼓胀和鼓有关系。

    “比如,本朝贞观年间,英国公李绩编定《新修本草》,居然将“人须”入药。只因有一次李绩自己病了,太医看了居然说,要用人的胡须烧灰服了才能好。那李绩是开国元勋,当时太宗皇帝便将自己的胡须剪了,让他烧灰服了,居然病就痊愈了。从此,这胡须便是一味药,而且还入了本草药典!”

    黄药师说得自己也笑起来:“这就是医者意也!”

    李玄和击竹子都大笑不止。这也太儿戏了吧?这《新修本草》是当时的国家药典啊!那个李绩,不就是《隋唐演义》里的徐茂公嘛,后来成为开国功臣,才赐姓李的。这家伙打仗是把好手,不过编起书来,正如李时珍《本草纲目》所言,“脑残者无药可医也!”

    想到《本草纲目》,这书李玄到是翻过,只觉得,若说它是一部博物学著作,以其收罗之广,到也确实名不虚传,功不可没。若说其中药物的主治功效,却往往是令人大笑不止的。比如其中的人中黄、天灵盖、妇人裤裆之类,都可以当药用,而且都功效神奇。真是令人毛骨悚然,恶心不已。

    李时珍是一个伟大的博物学家,但不一定是一个伟大的药物学家。

    李玄印象最深的是:

    “男子:主蛇咬。口含二十条,咽其汁,蛇毒不入腹内。”

    当时他笑得都要喷出来。

    三人哈哈一笑,气氛到是轻松起来。

    “那大哥何不重编一部本草经?”李玄心想,以黄药师之严谨态度,如果重新整理编辑一部有用的药书,该是多好的一件事啊。

    “编定本草,在我大唐已是官家所为,既有此《新修本草》大行于世,若再私修本草,或许朝廷亦不允许。编本草事小,论制药事大!只因药皆有毒,若不知制法,流毒无穷,那是要出人命的。所以为兄根据那《神农本草经》的三百六十味药,一一注明其炮炙之法,倒也写了本书。”说着,他去取了一卷书来,李玄打开一看,却是《雷公炮炙论》。

    只见上面密密麻麻写得不同颜色的字。他不解,便问道:“此书却又为何用不同颜色的字体呢?”

    “红色朱字乃是神农本经原文,黑色带墨盖子乃是陶弘景注文。那陶弘景是上清派高道,学问做得甚好。若无他作注,《神农本草经》已不存于世了。而下面的黑色小字,却是我写的炮炙之法。”此书凝聚了黄药师一生心血,从未示人,此番取出来,自然也是颇为自得。

    “牛人啊”,李玄心道,这可不是一般地牛!每种药物,都写明了产地,采制之法,如何粉碎,如何炮制,原来制药学真得是一门很精深的学问!关键是那些原来有毒的药,经过精心的炮炙,便减了毒性,才能用于治病救人!这可是真正的科学著作!一定要想法让它流传于世。

    “此书既为大哥所撰,为何不题你自己的名字,却要用雷公之名呢?”

    “四弟有所不知,当今之人,厚古薄今,若要用我之名,恐怕别人也不会看,不得已,只好用雷公之名了。”

    “原来如此。那为何用雷公,不用电母,不用龙王?”

    “哈哈,兄弟果然天真。那雷公之名著于《黄帝内经》,其中雷公、歧伯,俱是古时名医,所以就托他的大名了。”

    李玄心道,都是你这托名之举害得后世的学者要花老大的精力去考证。

    “此书可曾刊行于世吗?”

    “何谓刊行?”黄药师不解。

    “噢,原来说漏嘴了,这时雕版印刷还没有开始呢。”李玄心道。看来这印刷事业却是传播知识的第一步,这么好的书,一定要尽快让天下人知道,说不定能救活多少条人命呢!他暗自决定,如果雕版印刷在自己手里开始,第一本书,便要印这本《雷公炮炙论》。

    “我是说,大哥何不抄录数份,以公之于天下,尤其对制药贩药之人,却是大大有益,这可是件好事啊。”

    “我也想将来公之天下,拯救生灵,可是其中还有不少药物,我现在还不能确定其毒性,也还没有摸索出制毒之法。”黄药师道。

    李玄心想也是,这么多药,要是一个一个去验证,那可是一辈子也弄不完的。

    “那此书所载炮炙之法,难道都是大哥自己想出来的吗?”

    “呵呵,兄弟大概初入青霞之门,连一些入门知识尚未具备吧?此书凡石药,俱是由各种炼丹书中而来,而由我亲自试过。草药之法,前有北齐徐之才《药对》,后有孙真人《千金方》等书为本,我只是将那些中下品之药重新整理了炮炙方法,这也花了我二十余年的时间呢。”

    真是个独行侠!李玄忽地想到,这种工作在古代大都是一个人用一生的时间去完成的,如果能够让具备同样技能的人一起合作,将会多大程度地促进这种研究的进展呢?就像后世的研究所,课题公关组,有经费支持,这才是发展科技的最佳模式。

    对,弄一个炼师研究院,或者炼师大学?

    炼师是跟药物打交道的。李玄现在是个炼师,他当然知道五金八石、大还丹小还丹、红铅白汞之类,是绝对不能服用的。可是,怎么把这种凶险告诉大众呢?光靠黄药师这样一个人死扛着,是绝对不行的。毕竟神仙信仰是如此根深蒂固,而不计其数的大唐炼师们都在烧炼那些铅丹硫汞之类的神仙大丹呢!

    这难度也太大了。

    李玄见黄药师仍在看着自己,便道:“这药物的毒性,却用何物去验证呢?总不能由大哥自己吃那些药,以辩毒性吧,那样大哥可就成了神农了!”

    黄药师眼里闪过一道灼人的光彩:“四弟,你怎知我为此烦恼?这可是天大的难事啊!虽说炼师有用‘试丹犬’来试那丹药毒性之说,但却仍有一桩大难事,犬不是人,不能说话。吃了毒性重的便死了,那也罢了。若是吃了毒性略轻的,却又如何能让人知道呢?再说黄犬虽不贵,若用得多了,我这药铺便成养狗场了。我是左思右想,皆不得其法啊。故有些药性,至今仍没把握。”

    “大哥,我到有个办法。”

    黄药师一把抓住李玄,急着问道:“什么办法?”

    李玄道:“不妨抓些老鼠,分成数组,以不同剂量喂之,察其反应,记录下来。如此便能知道毒性轻重了。若是将那老鼠毒死了,那可绝不能让人吃的!”

    黄药师忽地一拍大腿道:“妙啊!绝妙!”

    李玄心道,俺虽不是个搞科学地,但这动物实验之法,多少还是知道一点的,只要上了道,慢慢就会完善了,今后略一点拨,以黄药师之才,什么“对照组”、“安慰剂”之类的,自然也能弄出来的。

    (注:《雷公炮炙论》成书年代一直有争议,本人以为当是在唐朝炼丹术鼎盛时所作。作者可能也是炼师之流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