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趣阁 > 历史小说 > 回到唐朝当炼师 > 26,暗访唐门
    李玄并不知道,在他失踪的这一天一夜里,整个成都府都在寻找他。

    浣花楼的老鸨儿葵娘一大早才如梦方醒,原来那一晚赚的钱,足足有上万贯!天那,这可是浣花楼的姑娘们辛苦一年才赚得到的数字啊!她越想越后悔,怎么就把这镜郎给放跑了呢?这人简直有点石成金的本领啊。于是妈妈一声令下,所有的龟奴全都打发了出去,一定要找到那个让浣花楼赚得盆满钵满的镜郎!

    绮红姑娘已经正式成为镜郎粉丝团的团长,就因为她跟李玄有过半夜的肌肤之亲。几乎所有的姑娘都羡慕得两眼发红,有的甚至很八卦地向绮红悄悄打听,这镜郎的那话儿究竟有多大,是不是两手都握不下?哪知绮红美滋滋地道:“哼,就不告诉你!”

    花魁曹玉娘闭门不出,连琵琶也不弹了,有些姐妹便再度八卦:曹大家为镜郎害相思病了!

    害相思的当然不止曹玉娘一个。那千金小姐鲜于灵金自从得了八首无题诗之后,真个是茶饭不思,恍恍惚惚,嘴里只是念叨:“身无彩凤双飞翼,心有灵犀一点通”,差一点便要“春蚕到死丝方尽,蜡炬成灰泪始干”了。她相思的对象却不是磨镜的小道人,而是那写出这些名句的不知名的大诗人。

    剑南节度判官鲜于叔明则立刻飞书青城山上清宫提点刘玄真,让他调所有青城道士的牒谱,查找一个叫李玄的道士。结果是令人失望的,青城山的在籍道士中,却没有一个叫李玄的。

    崔宁,剑南节度使鲜于仲通手下的致果校尉,大概是最郁闷的一个。他带着百十名兵丁满城大捕,居然连那个谪仙的影子都没找到。他心里甚至在想,人家谪仙嘛,总是会点法术的,使个障眼法、隐身法什么的,我就是找个十天半月也未必能找到啊!可节度使大人这回却下了个死命令,不管用什么方式,都要把李玄找出来。所以他把全城所有的磨镜人都盘问了一遍,只有几个青霞门的道人说李玄是他们的师弟,但已经失踪一天一夜了。没办法,只好放了,依旧找得整个成都鸡飞狗跳。

    成都人爱摆龙门阵的习惯大概从天宝年间就开始了。一时间,茶楼酒肆里大家谈论的话题便都是那琵琶神手谪仙人。那首《谪仙李玄琵琶歌》,以最快的速度流传开来,而原来的作者,一个来自乐山的名不见经传的读书人——严尊,因为这首诗,一跃成为剑南著名诗人。

    所有这些人中,以黄庸为首的青霞门磨镜小组,大概是最为焦急的一群了。人人都在担心,李玄莫非是出什么事了?第一次出来磨镜,就弄出点事情来,回去怎么跟师傅交待?

    而李大炼师却高卧不起,正跟击竹子睡在黄氏药铺的小后院里。昨夜三人抵足长谈,直至半夜,大有相见恨晚之感。

    日上三竿,黄药师才进来把二人叫醒。

    秋日艳阳,天高气爽,今天干点啥呢?

    磨镜是不能去了,青楼暂时也不能去,我会守株待兔,别人也会的。难道还在这躲一天?

    吃了早饭,李玄灵机一动,对击竹子道:“三哥,我们去对面唐家的药铺看看!”

    出门之前,他没有忘记让击竹子脱了身上的百结衣,自己也除了道袍,从黄药师那找了件布衣穿上,头上也换了一顶毡帽。

    李玄想,这世上最赚钱的行业莫过于卖药。而卖药这个行业,也是最黑的。因为生病买药的人,绝对不会还价,所以古来便有“买药不还价”之说。而药品的价格相差又如此之大,自然会有黑心药商出现。唐家的药铺生意能做得如此红火,其中莫非有什么猫腻?

    两人悄悄地出门,在街上绕了一圈,才来到唐家的药铺。这药铺名为“回春堂”,好大一间门脸,看起来比那黄氏生药铺也不知要气派多少倍。入得门去,只见里面红木药柜顶着屋顶,一只只贴了标签的药屉排得整整齐齐,一人高的柜台也是漆得油光锃亮,柜上还放着放多精美的药瓶,这装饰这气派,一下子就给人一种信任的感觉。

    这药店跟黄药师的生药铺子不同,不仅卖生药,还兼卖许多滋补之品,如人参鹿茸,以及许多自制的丸散膏丹。

    此时店堂里买药之人不少,而药店伙计们都在忙忙碌碌地称药包扎。李玄见左首有一个半高的镂空雕花的木屏风,边上有面旗子写着:“前益州官医署医博士、蜀郡名医贾伯未坐堂就诊”。里面似有一个白胡子老头在那给人看病。李玄心道,这可不就是后世的专家门诊嘛,还是坐堂医生。能请得动这样一个名医,这唐家的势力真够大的!

    他悄悄问击竹子道:“三哥,你可有啥病嘛,让里面这老头看看?”

    “我哪有病啊,要装你装!”击竹子老大不情愿,他知道李玄想装病开点药回去。

    “唉,我装就我装!”李玄立马装出一副病歪歪的样子来,一手捂着肚子,一手搭着击竹子往里去。装病这招,可是他逃课的绝活了,当下扮起来,还真像那么个样子。

    “哎哟……哎哟……”

    那老者身边有个年轻的抄方弟子,见了李玄便道:“你啥病啊!”

    “哎哟……就是肚子疼,疼死我了!”

    那老者也不答话,只伸手搭住了脉,眯着眼睛,似是沉思了一回,又问道:“今日可曾出恭?”

    “出了!”

    “便色如何?可有稀溏?”

    “啥稀糖?噢,拉稀是吧?没有没有,这个便色,谁还拉完了去看啊。”

    那老者又问了点饮食起居,便让李玄伸出舌头来看了看。便也不理他,只顾写方子。李玄问道:“大夫,我这啥病啊?”

    “你脉弦而实,苔黄而腻,此乃土虚不能运化,肝旺而相火妄动,木侮脾土,胃气不降,脾气不升,故积滞而痛。当理气散结,温脾止痛,以小承气汤主之可也!”

    李玄听得一头茫然,心道,这老医生果然有两下子,没病也能说出病来!

    “你若是拖累不治,日久便生脾虚之疾,脾者土也,土虚则木必乘之。脾虚日久,则肾水不旺。肾虚而阳痿,久则子嗣堪忧矣!”

    李玄心道,这老头果然厉害,由胃及脾,还扯到肝和肾,这样下去五脏六腑没一块好的了。

    “可我现在肚子痛得厉害啊!”

    “你抓了药回去喝下,便能止痛!此方连服三剂,明日如不痛了,便不须再来!只须常服那“金匮肾气丸”便可,此药最能滋肾壮阳,可令男子早得子嗣!”

    说着,早已将方子递了上来。李玄也看不明白,只见上面写着大黄厚朴之类,一笔书法龙飞凤舞,到是漂亮的行草,有点二王的味道。

    他只知道这老大夫捎带着开了一种回春堂做的什么“金匮肾气丸”,跟后世的那些推销保健品的手法如出一辙。如果药物本身没问题,单是这种挟带私货的手法,却也无可厚非。

    反正他就是来弄点药的,当下便接了,递给击竹子,让他出去抓药,自已仍是慢慢地挪身,装病总要装得像点。

    这时忽地闯进一女子,手里抱着孩子,急促地道:“大夫,快救救我的孩子吧!”